在现代工业生产流程中,确保螺栓连接的稳固性和拧紧工具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为实现最佳的拧紧效果和标准,不仅需要在生产前对拧紧工具进行标定与认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持续的检测。螺纹副的扭矩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运行时的可靠性。装配扭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螺纹件的材料和直径、螺纹的表面粗糙度、螺栓(或螺母)与连接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以及拧紧工具的精度和转速等。此外,螺纹副联接件的状态对最终扭矩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对扭矩影响的不同,螺纹副连接件的状态可分为软连接和硬连接两种。
软连接是指螺纹副连接件采用较软材质或中间夹有弹性材料(如橡胶件)的情况。在拧紧过程中,当螺纹副达到贴合点后,需要继续旋转超过324°才能达到目标扭矩。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拧紧后扭矩会出现衰减。例如,车灯带有橡胶垫的螺钉拧紧就属于典型的软连接。
相对而言,硬连接则是指连接件硬度高、刚性强、结合面光滑且贴合度紧密的情况。在拧紧时,螺纹副达到贴合点后只需继续旋转27°以下便能达到目标扭矩。然而,在拧紧后,扭矩有可能会出现反冲(即过拧紧)现象。发动机缸体等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联接便属于硬连接的范畴。
关于软硬连接的标准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所差异。按照ISO 5394:1994标准,软连接的角度变化要求较宽松,而ISO 5393:2017则更新了软连接的判定条件,规定从10%的目标扭矩到100%目标扭矩,角度变化不小于324°的连接被视为软连接,这相当于从0开始总旋转角度不小于360°。另一方面,VDI/VDE 2647标准在定义软硬连接时考虑了从目标扭矩50%到100%的角度变化,规定硬连接应小于30°,而软连接则小于360°。这些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角度计算的起点不同。
通过电机或其他动力源的驱动,拧紧轴能够对螺栓或螺母施加扭矩,直至达到预定的拧紧力矩。在拧紧过程中,拧紧轴展现了其出色的精确控制能力,包括对扭矩大小、拧紧速度和角度等参数的精准调控,这些特性共同确保了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在制造业中,拧螺丝环节一直面临着招工难、人工装配一致性难以保障等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厂开始采用自动送钉方案,以减少人力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自动送钉方案在捡钉、放钉、投料等机械化操作中展现出明显的速度与可靠性优势。
在汽车装配业中,拧紧枪拧紧数据的应用与存储至关重要。作为整车生产的关键环节,拧紧装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庞大,而且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螺丝锁紧技术的革新成为了生产线升级的关键一环。坚丰智能电批以其卓越的性能,在精度、效率、智能化、防错性和便捷性等方面,展现出了远超传统普通电批的优势,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新宠。
伺服电批与气动电批,作为当前市场上两种主流的电批产品,均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在螺钉拧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们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简单的扭力调节功能,满足了多样化的扭力控制需求。由于其价格亲民、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螺钉拧紧的场合,既可以人工手持操作,也可以嵌入自动化设备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在快节奏的现代汽车制造工厂中,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效率与安全。传统汽车后视镜的拧紧作业,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这不仅耗时耗力,更难以保证每一次拧紧的精度与一致性。想象一下,在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手持普通电批,面对成百上千的后视镜螺丝,每一次拧紧都是对耐心与精力的考验。而一旦拧紧力度不均,就可能引发后视镜松动、异响,甚至影响行车安全,这样的“手工时代”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对品质与效率的双重要求。
随着汽车制造智能化趋势的加速,螺栓装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特别是在汽车总装、四门两盖、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不仅需要确保夹紧力可靠,还要保证拧紧数据的实时传输,不容有失。JOFR坚丰智能拧紧工具控制器应运而生,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我们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基于多元化产品线布局及丰富的拧紧工艺积累,为电机控制器关键组件的高质高效装配提供了多种可靠的自动化装配方案。
燃气热水器作为现代家居的重要设备,其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至关重要。在燃气热水器的装配过程中,螺丝拧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自动化、智能化的拧紧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坚丰电动扭力枪凭借其卓越的产品优势,为燃气热水器的自动拧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汽车召回事件频繁发生,其中因螺栓未正确拧紧导致的问题占据一定比例。这种看似微小的失误,却可能给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因此,螺栓拧紧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