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动机装配线上,大壳体类零件如正时链壳罩、气缸盖罩和油底壳等的装配拧紧工艺,常常涉及到多颗螺栓在同一平面上的拧紧。这些螺栓虽然规格相同但数量众多。为满足这一需求,自动拧紧工艺应运而生,特别是采用扭矩可调控制的多轴螺栓拧紧机设备,对所有螺栓进行同步自动拧紧。
然而,传统的多轴螺栓拧紧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两大挑战:
由于发动机的缸盖螺栓数量众多,例如多达18颗,加上拧紧轴和传统拧紧模组机构的占用空间,使得整台设备显得庞大而笨重。这不仅不利于在空间布局要求严格的流水装配线上进行多轴拧紧,而且整个行业内鲜有厂家能够制造出超过10轴的多轴螺栓拧紧机。
另一个问题是设备故障率较高,维修困难。多轴设计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传统拧紧模组,而这些模组的快速运动可能对拧紧轴产生冲击,导致传感器损坏和故障概率增加。此外,由于拧紧轴密集分布,维修空间变得非常有限。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坚丰公司推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体化拧紧模组机构,组成了12轴多轴螺栓拧紧机构,专为发动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多螺栓同步拧紧而设计。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带来了四大应用优势:
结构一体化:紧凑的设计,无需外置移动机构,从而节省现场空间。其更小的宽度和体积使其能够适应更复杂的工况,并实现更小间距的螺钉拧紧。此外,轻量化设计(降低20-30%)使其更容易与机器人及三轴模组集成使用。
协作高质量:独特的专利设计确保螺钉在吸取时保持垂直和稳定,从而保障产品拧紧的合格率。夹持块采用主动张开形式,减少冲击磨损,延长吸钉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固定式安装减少模组运动对拧紧工具的冲击,保护工具传感器。
使用更便捷:批头更换更加简单快速,无需拆卸整个工具部分。拧紧下压力可灵活调整,只需调节气路上的调压阀,无需更换弹簧。
操控更安全:Z轴无外部移动机构,提高了产品安全性,特别适合人机协作的环境。
通过采用这种一体化模组机构,多轴螺栓拧紧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发动机装配的效率,还确保了更高的装配质量。
在智能制造流程中,自动送钉机的运行参数优化是保障产线效能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设备核心参数——送钉速率的调节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提供专业工程师操作指导方案。
在众多吹送式螺丝供料机中,送钉管作为螺丝传输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送钉管在面临大尺寸螺丝或特殊工况时,常常出现卡钉、翻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并增加了维护成本。此外,送钉管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也是关键因素。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手持伺服扭力电批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确保其高效、安全地运行,并始终保持最佳性能,本指南将详细介绍手持伺服扭力电批的操作规程与校准方法。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操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电批的功能,同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整洁。
在工业装配领域,螺丝这一看似微小的零件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确保每一颗螺丝都能准确、高效地送达拧紧位置,一直是提升产能和保证质量的关键。而自动送钉系统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整车下线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这一成就的背后,自动化装配技术功不可没。然而,在高度自动化的装配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便是螺栓孔位的定位偏差问题。尤其是在焊装车间,由于车身组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孔位偏差成为制约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汽车召回事件频繁发生,其中因螺栓未正确拧紧导致的问题占据一定比例。这种看似微小的失误,却可能给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因此,螺栓拧紧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坚丰传感器式拧紧工具,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拧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紧固件的拧紧力度达到预设值,为现代制造业带来了 ** 性的改变。这款工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操作简便,提高了拧紧作业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坚丰通过上述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实施,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系统装配线综合效率(OEE)可提升至85%以上,质量成本降低40%,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的标杆范例。未来,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装配过程将实现更精准的虚拟现实交互优化。
在电子产品装配环节,螺丝拧紧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传统的手动拧紧方式已逐渐被自动拧紧枪所替代。然而,现有的自动拧紧枪在吸取螺丝时,通常采用磁铁吸附或夹爪夹持的方式,这在将螺丝拧入螺丝孔的过程中,由于吸附力度不足或夹持姿态不正,螺丝容易掉落到工件内部。一旦员工未能及时捡起,便可能导致产品报废。
在汽车天窗的装配过程中,无论是全自动、半自动还是手动工艺,都面临着劳动强度大、装配节拍难以控制的问题。特别是在进行零部件铆接或螺钉拧紧作业时,缺乏辅助设备进行检测,无法实现定位、计数、检漏、防错等功能,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和质量。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安装效率低下对产能和产品质量的制约,急需引入自动检测装置来优化天窗工艺控制。